爲加快農现有產品信用體系建設,近日,全國農现有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工作推進會在浙江省建德市召開。推進會上,國家發改委和浙江省發改委分別介紹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,全國部分省市及建德市彙報了農安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;農業農村部部署推進了“十四五”時期農现有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。
會議充分肯定了各地對農现有產品信用建設的探索,分析了當前的農现有產品質量安全整體形勢,指出“十四五”時期要以加強信用監管爲着力點,創新監管理念、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,建立銜接事前、事中、事後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。
會議指出,近年來,農業農村部着力推進農安信用工作,定期向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農安信用信息,累計近30萬條。各地積極開展試點,實行信用評價、探索分級分類監管、創新“農安信用+”應用服務,形成了“數智評信”“信用+合格證”“信用農資貸”等一系列典型經驗。
會議強調,下一步要推動農现有產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,建立以信用爲基礎的農现有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機制,把信用工作與達標合格證、網格化管理、監督抽檢、巡查檢查等工作統籌起來,打出監管組合拳,提升監管效能。主要是落實5項重點任務:一是建立信用監管機制,形成事前信用承諾、事中分級分類監管、事後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監管新格局;二是明確信用體系建設路徑,推動立信評信和信用信息歸集共享;三是健全農安信用工作體系,明確農安信用工作的負責機構、職能責任和人員隊伍;四是加大試點推進力度,開展區域性、產業類、項目化等工作試點;五是強化誠信文化建設,開展政策解讀,樹立典型標杆,加強宣傳活動,營造良好社會氛圍。